85岁还自称“耄耋腹肌男”!这位作家“青春永驻”的秘密是?
来源:灼见(ID:penetratingview)
2019年7月
85岁的作家王蒙先生
开了他的又一次新书发表会
不是回忆录,无关乎人生喟叹
而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集
“王蒙先生老矣,
写起爱情来依然出生入死。
王蒙先生衰乎?
写起恋爱来有自己的观察体贴。”
虽然自称“老衰”
但仅是2019年一年
他就出版了四部
并且即将出版第五部作品
也不单是精神和创作力上
他还自称“耄耋腹肌男”
新书发布会现场
卷起袖子当场展示了一下他的肌肉
年龄于他
似乎就只是一个数字和几道皱纹而已
他所经历的、关心的、表达的
永远都是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的正青春
1
青春或许是有莽撞
但也因此敏锐而勇敢
“我1934年出生,
出生3年就赶上日本军队卢沟桥事变。
到了1945年,一宣布日本投降,
班上的老师、同学
一个个兴奋的那种程度……
我那时候忽然明白了,
中国是我的国家。
我当时有一个想法,
就是我要为中国死。”
当时只有11岁的王蒙先生
刚刚跳级考上了平民中学
对社会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开始大量地阅读相关书籍
在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中
因为讨论时政话题而获奖
当时他还不知道
这一年的不平凡
才刚刚开始
他的一生将在这一年中的某一天
迎来决定性的转折
一天中午
一个高年级学长跟他聊天
“他也是学校的一个明星。
有一次他见着我,
‘小王蒙,最近看什么书呢?’
我死活想不起来。
忽然我来了这么一句,
我说:‘我看的书都是
对社会进行批判的书’。
我当时还不满12岁,
他一下子俩眼就放光了!
——他是地下党员!”
这位叫做何平的地下党员
捕捉到了小王蒙内心的那份敏锐与热情
将他领到了革命的道路上
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每当再谈到这段经历
那个小王蒙似乎就又出现了
有那么点骄傲、兴奋、充满干劲
“1948年,
差5天不满14岁的时候,
我就破例被吸收为党员,
而且是地下的。
1949年10月1日,
我打着腰鼓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王蒙先生说
2
文学挽留了青春和时光
从中央团校毕业后
16岁的王蒙成为一名共青团的干部
投身到青年工作中
用他的话说
“整个这几年就是在一个革命的高潮,
也是一个青春的高潮。”
这样子充实、激情、丰满的日子
让他有了一种冲动
他要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一切
1953年11月
王蒙先生开始了他的文学处女座
《青春万岁》的创作
当时的他只有19岁
而且完全没有受过正规的文学教育
靠的就是“对新中国建立的感动”
“对新中国开始时所有的日子的感动”
他当时有一种感觉
这样的日子很可能会过去
会被遗忘至少是淡化
就像他后来在《一堂好课》里
跟学生们所分享的一样
青春是美好的
有各种各样的经验、趣味、快乐和幻想
但是青春会过去
而文学则是对时光的一种挽留
要让你的青春不老
而这种让人想要记录下来的青春
所蕴含的能量也是巨大的
有时候甚至逼近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后来的采访中
王蒙先生坦言:
“一部长篇小说,
足以把一个19岁的青年吞噬。
结构、语言、人物,
这些东西我一想起来就恨不得号啕大哭,
恨不得跳楼。
但是,
向人生挑战正是我自己的性格。
想一想,
人一辈子,连真正的痛苦都没有经历过,
岂不是白活一回……
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燃烧。”
而让人感慨的是
这段燃烧生命所记录下来的蓬勃青春
直到王蒙先生动笔24年后的1979年
才正式出版
但也正是因为经历了大时代的变迁
这段记录也一点点变得更加丰满、真实
那一代年轻人,谁会不记得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
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
编织你们!
我这人这一辈子有一个光明的底色
青春的创作力和精力是惊人的
1956年,《青春万岁》还在修改
王蒙先生的另一部小说已经完稿
就是那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风波的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写这部描写一位
新到某共青团团委工作的青年
对官僚的领导不满的小说
王蒙先生也是怀抱着对建设的热情
对时政的关心的目的
因为热爱,所以敏锐
但是由于当时基本没有这一类题材的作品
王蒙先生被划成了右派
很多年后
王蒙先生承认这篇小说
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困扰”
但是他却说自己并没有
留下什么悲观的记忆
据说批判会第二天
他拍下了整个青年时代最帅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他将小棉袄甩在肩上
抿嘴乐着,一脸的阳光
他说:“我并没有灰溜溜的记忆,
相反,我觉得
这也是共和国的命运和我息息相关。
我分享了革命的胜利、
共和国的建立
所带给我的这种快乐、荣耀、机会
和各种可能性,
同时我也接受了共和国的发展当中
带给我的考验,
带给我的一些各种各样的课题。
所以我老说,
我这人这一辈子有一个光明的底色。”
这样子光明的底色
也是他“青春永驻”的秘诀
多年以后
在被问到“对于青年人来说,
培养什么样的人性品格最重要”时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光明、明朗,这是最重要的。
有了光明的人格,
才有光明的人生。
有了光明的智慧,
才能战胜各种鬼蜮手段。”
内心的热爱和光明
让他强大
即使在接下来长达20年的时间里
他都没有机会再发表任何文章
也并没有失去青春活力
1963年底
因为各方面原因
王蒙先生举家迁往新疆伊犁
在那里
他努力地学习维吾尔语
与少数民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
成为了一名“汉语翻译”
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
生活在一个语言和生活习惯
完全不通的地方
那段用“辛苦”都不足以形容的日子
在他看来却是生命的馈赠
他把新疆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说在新疆的16年
让他“开了眼,懂了人生”
“我始终感觉到,不管走到哪儿,
我得到的是善良和友谊,
所以我很感激他们。
我始终说,
新疆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
这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王蒙先生在那里
酝酿并创作了小说《这边风景》
尘封了40年之后,2013年正式出版
并在2015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4
我经历的太丰富,值得写的太多
1978年
王蒙先生终于被调回了北京
此时的他已经44岁了
在别人看来
可能他已经被经历磋磨得不像样子了
但是
那颗憋了20年的青春之心
在新时期文学大潮中
早就迫不及待地迸发活力了
他还年轻着呢
更何况改革开放的推进
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社会新思潮的涌入
更给了他无穷的灵感和动力
他根本没有办法不去写作
自那以后
王蒙先生就坐上了“高产”这趟列车
体裁也不仅仅是小说
散文、文化评论等都有诸多作品
中间还去“当了个官”
担任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任职期间,他开放了营业性舞厅
由此影响到当时的文化
使时装、模特表演、选美这些“新生事物”
迅速“合法化”
时间磋磨不了他的热情
职位也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固守城池、
保守畏缩的人
卸任后
他不是回到了高速创作期
而是进入了创作“加速期”
当后来被问到他“高产”的秘诀时
他说:
“我有各种不同的经历和经验,
我是干部,我是地下党员,
我是受挫折的人,我是所谓成功的人,
我对北京很熟悉,
我也在新疆待过十六年,
我会讲维吾尔语,
英语也能对付一阵子,
我也在境外的
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过,
我觉得要我写的东西太多了呀,
所以一时半会儿地,还停不下笔。”
停不下笔让他成为了
“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作家”
尤其是近几年
几乎每年都有两三部作品问世
内容和形式也很新颖
他把这一切都归功于
时代和生活的日新月异
他曾多次说过
“新中国的命运,就是我创作源泉。
我有幸参与、见证了整个历史的变化。
这变化很快,
而且不断地引起你新的关注、新的趣味,
也受到新的考验,
所以对我来说是天生的机遇。
共和国的命运、共和国的经验,
正是我的写作源泉。”
5
只要还活着,对爱情就应该有记忆
很多人好奇
也有好多人问到他面前
“都这么大年纪了,为啥还要写爱情?”
言下之意,都明白
这个岁数了
谈不动这些小年轻的浪漫了
先生说:
“86岁也好,96岁也好,106岁也好,
只要还活着,
对爱情就应该有记忆,
有感触,
有向往,
就应该写,
来证明你还活着,
证明你对生命有感觉!”
这样的感触和向往
也化作了“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跃
每一根神经都在抖擞
(《生死恋》)
而这样的跳跃和抖擞
不仅仅写是男女之爱
在面对年轻人的时候,他说:
“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审判官,
我是世界的情人,
为什么我非到了八十五六岁了,
还在那里写小说,
我在小说里还写到爱情,
我在小说里还写到青春,
我在小说里还写到
人们对人生的种种依恋,
因为我爱这个世界,
我给这个世界写了一封又一封的情书,
我现在的小说,
就是我现在写的情书。”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这大概就是先生“青春永驻”的秘密了吧
荐读 中纪委:整治"和田玉腐败",石头不再"疯狂" 荐读 雪后故宫美图 | 霜雪落满头,也算共白首
评论 院士被实名举报论文造假,涉事院所表态 评论 重庆渝北石灰岩矿坑群嬗变网红打卡地启示 评论 18年拒缴电费之地,如何补齐“治理欠账”
人物 这里是城里人的"诗和远方",为何村民"出走" 人物 他敛财数千万炒股,被“套牢”亏上千万
深度 幸福晚年的筹码押在哪儿?
深度 在这里,"北京人"头盖骨掀起"盖头"惊世界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